日前,腾讯QQ账户注销功能的宣布将在新版本的手机上推出,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说,账户注销很困难,对用户数据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即便用户可以顺利注销账号并终止相关服务,个人数据未必随之被清空。对于手机应用过度索权、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等事件频繁发生,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早有规定,但仍有互联网企业置若罔闻。
文章强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比以往更担心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除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迫切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培养用户的安全意识也同样重要。
全文如下:
日前,腾讯QQ宣布账号注销功能将在手机新版上线,引起网友热议。人们的感受QQ在承载青春记忆的同时,也在感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网络账户注销的困难?
取消账户的困难对用户数据的渴望。如今,许多手机应用程序要求用户信息,过度索权等行为并不少见。但当涉及到取消账户时,仍然拿着琵琶,半隐藏半隐藏。用户不仅需要一双眼睛来取消账户,而且还需要一面放大镜。
更重要的是,即使用户能够成功取消账户并终止相关服务,个人数据也可能不会被清空。网络服务提供商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取消服务?如何下载、存储、管理和转移取消后的个人数据?对于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具体的规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比以往更担心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一段时间以来,手机应用过度索权、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等事件频频发生,凸显了网络数据安全的危机。
事实上,有关法律法规早就规定了这种行为。《网络安全法》明确指出,网络运营商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今年,*网络信息办公室等四个部门开展了治理专项行动App(应用程序)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虽然有紧箍咒,但仍有互联网企业充耳不闻。
除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和执法迫在眉睫。目前,行业内许多企业缺乏保护用户信息的业务流程和专业规范,信息保护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旦出现数据泄露,就很难追溯相关责任。因此,应尽快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的使用和管理体系,使用户能够轻松存储个人信息,督促互联网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提供全面的数据安全保护,更好地尊重用户的意愿和权利。
对于用户来说,培养安全意识也同样重要。作为数据发布者,用户应掌握基本的数据安全知识,不易留下个人信息。一旦发生信息泄露,我们应该有勇气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协助相关部门打击信息泄露罪犯,帮助相关机构改进信息保护技术。